国子监孔庙(关于孔庙国子监,这些你未必清楚)

国子监孔庙

孔子说 来自走读北京 –> 00:00 04:15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
巍巍孔夫子,赫赫万古名。仁德塞天地,铸我中华魂!      周日上午,走读北京公众号一行近20人走读孔庙国子监,讲孔子、读论语、谈国学、论科举、说故事,真是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这里不妨简约地重走一遍,欢迎您和我们一起“云游”。

   北京孔庙和国子监航拍图,图中东为孔庙,西为国子监。乾隆皇帝曾言:“京师为首善之区,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。” 

  未到孔庙,就见这座下马碑,碑身两面分别用满汉蒙等六种文字镌刻着“官员人等至此下马”。当年文官到此下轿,武官至此下马,皇帝也不例外,以示圣贤至上、孔子之尊。

    一进孔庙,前院四周是198通进士题名碑,记录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进士的姓名、籍贯、名次,保存至今,难得!科举起于何时,历朝历代出现了多少状元?多少进士、举人?最小的进士有多小?主讲人现场一一揭晓。

      为何历代尊崇孔子?孔子有什么丰功伟绩而成中华文化的标杆性人物?因为删定编写“五经”并创立儒家学说而成为思想家,因为开创私人讲学与平民教育广泛传播中华文化而成为教育家,因为周游列国极力推行仁政德治而成为政治家——足矣! 
播放
   为尊重文化、尊重圣贤,依照惯例,走读北京一行在孔子雕像前集体行四拜礼,只可惜视频太短了。
   《论语》开篇言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我们现在挂在嘴边的“学习”一词,就出自这句话。来到孔庙,《论语》还是要诵读的,小大哥在孔子雕像前背诵《论语》完整篇章,点赞    可爱的孩子永远是走读北京最美的风景!下面是孩子们在孔子雕像前诵读论语。

      对好学者总是要激励,有三位同学分别获赠主讲人著作《君子不器——半部论语品一生》和《字言字语》,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文化的种子。

      元朝比较排斥汉族文化,但元武宗加封孔子为“大成至圣文宣王”,这是历代对孔子的最高封号,言“先孔子而圣者,非孔子无以明;后孔子而圣者,非孔子无以法”,这通碑至今还矗立在孔庙大成门前。到此,非看不可,岂容错过。      那么,什么是“圣人”呢?这个有趣的问题您不妨自己找答案。

   孔庙大成门两侧有石鼓十枚,为清乾隆年间仿照先秦石鼓刻制,原物现存故宫。唐初陕西凤翔出土,其制作年代现公认是东周时代的秦国,但究竟是秦国哪一个国君专家意见分歧。每块刻四言诗一首,书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,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,为中国现存最早刻石文字。

       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,面宽九间、进深五间,对应“九五”至尊,孔子的尊崇地位由此可见一斑。何为“大成”?先留个悬念,看完微信您就找到答案了。

       孔庙古树甚多,这棵大成殿前的柏树已700多岁,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,当他路经这棵柏树下,突然狂风骤起,柏树枝叶摇动,刮掉了他的乌纱帽。时人认为是此柏有灵性,能辨忠奸,故称触奸柏。树干中间的那个瘤子,您头偏右横着看看,像不像一个奸臣的嘴脸

       大成殿内至圣先师孔子神位。可能有人说,这是封建迷信。《论语》言: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”,祭祀的本质感恩,是传承文化。站在神位前,我们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文化和文化圣贤的敬畏!当没有这些外在形式,也就没有了相应的内容,形式与内容相统一,不可或缺。       再来看清朝皇帝留在孔庙大成殿的匾额,感兴趣您不妨评判一下皇帝们的书法功底。至于匾额文字的具体含义,您可以点开文末的蓝色字体“阅读原文”,里面有专文介绍。

上为乾隆皇帝题写下为康熙皇帝题写

雍正皇帝

乾隆皇帝

嘉庆皇帝

道光皇帝

咸丰皇帝

同治皇帝

光绪皇帝

       孙中山先生很多地方都留下了“天下为公”的题词,这句话出自哪里?我们常说的大同社会出自哪部经典?在孔庙崇圣祠,主讲人正在讲解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……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这是上次的照片,因为疫情今天没有开放。

       清末以来,中国被西方列强打垮,一路割地赔款,导致国人怀疑鄙视自己的传统文化,历经五四和文革,中华文明几乎被腰斩,好还是不好?儒家文化就是空洞无聊的道德说教吗?同学们喜欢科学,科学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吗?主讲人正在娓娓道来。

       这是国子监的太学门。皇家建筑向来门槛高高,但国子监的集贤门、太学门却没有门槛,意为“有教无类”,不管出身如何,只要有才好学就可来此求学,岂能设置门槛拒人才于门外。门也不是大红大紫的红柱子,而是黑柱子,为何?依五行理论,五色之“黑”、五常之“智”均对应五行之水,故黑与智在这里相对应,所谓智慧如海,就是希望学子勤奋学习,多吸取世间智慧,从而成为国家栋梁之才。

   来到国子监,还是要说说国子监祭酒,也就是国子监的校长。据说清末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生病抓药,他发现一味叫“龙骨”的药上似乎有人工刻痕,深入研究,有了一个伟大的发现,原来龙骨之上是甲骨文!可惜第二年,忠贞刚烈的王懿荣老先生就因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投井殉国。

   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与主体建筑,专门供皇帝讲学用,建于清乾隆年间,呈方形,重檐四角攒尖镏金宝顶式建筑。环绕辟雍大殿的是圆形的水池,体现了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,皇帝来此讲什么、怎么讲学呢?请接着往下看。

      辟雍大殿内景,当年乾隆皇帝就是坐在这张龙椅上向门外3088名学生宣讲《大学》中的一段话: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国人交,止于信。皇帝讲一句,专门负责传话的传胪官就依次向远方递话,这样所有的听众都能听见,没有扩音器照样传得很远。

      大家正在听主讲人讲解乾隆讲学《大学》那段话的文化含义,这也是走读北京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      下面再看一组皇帝在辟雍大殿的题匾。

乾隆皇帝

道光皇帝

咸丰皇帝

    国子监学生教室外景。

       国子监学生教室内景。当年国子监的学生基本是封闭教学,除了国家重大节日,每月初一、十五放假,除了作文和书法,其余一半时间是背书,剩下的时间大体是老师讲一半,学生复讲一半。学生复讲就是让学生当老师讲课,这也最有意义,避免了填鸭式的教学,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

      背诵有什么意义?不就是死记硬背吗?背诵真的就毫无意义吗?果真如此,几千年的传统教育都强调背诵岂不是笑话?当然不是!究竟有何意义,说来话长,非三言两语讲得明白,走读现场主讲人会毫无保留地与您分享。主讲人讲完了,大小朋友都点头称是。

      国子监的学生对老师若有质疑,可以当面提出来,为了尊重老师得跪下来交流。

      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,考中进士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,一如今天莘莘学子考上北大清华。这是国子监科举展览展出的清同治七年的皇榜复制品。

      您知道科举怎么考试?科举仅仅考所谓的八股文吗?科举考试怎么录取?童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,录取的比例各有多高?这其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?在国子监,千年科举的事情讲不完说不尽。这里只说一点,科举时代考中进士,难度不比现在考北大清华难度小!主讲人正在现场分享。

      十三经碑林,又称乾隆石经,清代江苏文人蒋衡楷书儒家十三经,乾隆晚年命人刻石,是全国第二大碑林,书法精湛,价值连城。哪十三部经典,您是否还记得?

       这是孔庙崇圣祠内孔子七十二贤弟子画像。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,历来说有弟子三千、贤人七十二,贤人七十二应该为真,有名有姓,《史记》有载,但弟子三千肯定为假,只能说是形容其多。不信您算算,现在一个专职教师一生能教多少学生?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不会收多少学生,再考虑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,孔子的学生能有多少呢,不会超过700人。

      孝经载孔子言: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;安上治民,莫善于礼。儒家重视礼乐,向来礼乐并称。由于疫情的影响,古典优雅孔庙大成礼乐暂停表演,遗憾。

      孔庙崇圣祠里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刻碑,妙就妙在魁星的形象是八个字:正心修身、克己复礼。您看出来了吗?
       最后,我们再来欣赏一组来自孔庙国子监的美图,后面有几张是孔庙的祭孔乐器藏品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国子监琉璃牌坊
国子监“图书馆”彝伦堂前孔子像

彝伦堂前白天计时的石晷
编钟

清莲座虎形木敔

清白釉爵杯

清“状元及第”铜镜

乾隆回纹夔龙南吕镈钟

光绪黄釉雕瓷海水云纹圆形瓷豆  

       人生一世,有能力帮助别人是莫大的幸运!本次活动共募集善款450元,主讲人已转交安徽庐江八卦岭张氏宗祠张国平先生,再次感谢大家的爱心奉献。截至目前,走读北京文化公益活动共募集善款73580元,已全部转交相关受捐人,详情见每期活动总结微信。
       如果您觉得不错,欢迎以后有机会也一起走读北京,关注“走读北京”公众号即可。
   何为“大成”?孟子赞孔子曰:“孔子之谓集大成”,意即孔子继承总结了众多古圣先贤的道德学问,融会贯通而形成儒家,继往开来、尽善尽美。
   本文所用照片多数由主讲人和参加者拍摄,但非完全本次拍摄,部分来自网络,作者未详,这里一并致谢!文图不完全对应。
  本公众号周末经常组织“走读北京”文化公益活动,故宫、天坛、颐和园、孔庙国子监、中轴线、大观园、陶然亭、北海、景山、北京植物园、恭王府、园博园、十三陵、长城、清东西陵等等,都是目的地。欢迎关注“走读北京”公众号,欢迎参加,欢迎推介!
  下期预告:文化公益 走读北京|(134)皇家园林读北海

主讲人著作,欢迎选购
当当、淘宝、京东等均有售

上期活动:大观园内品红楼

国子监孔庙相关文章

版权声明

您可能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