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阳楼记翻译和原文赏析:读懂范仲淹的千古名篇

岳阳楼记翻译和原文的背景故事

说起《岳阳楼记》,不得不提它背后的故事。公元1046年,被贬河南邓州的范仲淹收到好友滕子京的一封信,信中附着一幅《洞庭晚秋图》。滕子京希望范仲淹为重修落成的岳阳楼作记,没想到这一请求竟成就了千古名篇《岳阳楼记》。”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”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等传世名句就此诞生,照亮了后世无数迷茫者的心灵。

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对照

让我们先来看看《岳阳楼记》的原文和翻译对照:

原文节选:

“若夫淫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,日星隐曜,山岳潜形,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,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”

翻译:

像那阴雨连绵,接连多少月不放晴,寒风怒吼,浑浊的浪冲向天空;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,山岳隐没了形体;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,船桅倒下,船桨折断;傍晚天色昏暗,虎在长啸,猿在悲啼,(这时)登上这座楼,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、怀念家乡,担心人家说坏话、惧怕人家批评指责,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,感慨道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。

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阴雨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象,也映射了人生低谷时的心理情形。范仲淹用精炼的文字,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完美结合,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”情景交融”艺术手法。

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解读

《岳阳楼记’里面最广为传诵的莫过于”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和”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这两句。

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翻译为:不因外物好坏,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。这八个字道出了范仲淹的人生哲学——保持内心平和,不为外界变化所动。想想看,我们现代人不也常常由于得失成败而大喜大悲吗?范仲淹的这句话给了我们最好的提醒。
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则展现了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和家国情怀。翻译为: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,在天下人高兴之后才高兴。这种”先忧后乐”的灵魂,至今仍是许多为政者的座右铭。

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人生聪明

范仲淹写《岳阳楼记》时正处于人生低谷,但他却能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和乐观。他20岁时发现自己并非朱家亲生骨肉,毅然离家求学;26岁考中进士后,又多次因直言进谏被贬。但这些挫折从未改变他的志向。

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。即便在孤独不被领会时,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。这种灵魂小编认为‘岳阳楼记》的小编觉得”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”(唉!如果没有这种人,我与谁一道归去呢?)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岳阳楼记的现代启示

为什么千年后的今天,我们还要读《岳阳楼记》?由于它教会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坚定,在迷茫时找到路线。范仲淹告诉我们:人生没有风平浪静,但只要我们”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保持平常心,就能在风雨中看到希望。

当你感到迷茫时,不妨像范仲淹一样”步履不停,兀自攀登”;当你处于低谷时,记住”抱怨身处黑暗,不如提灯前行”。这些从《岳阳楼记’里面提炼的人生聪明,至今仍能给我们力量。

附:《岳阳楼记》全文

(此处可完整附上岳阳楼记原文)

读完这篇《岳阳楼记翻译和原文赏析》,你是否对这篇千古名篇有了更深的领会?范仲淹的文字穿越千年,依然能给我们以启迪和力量。当你面临困境时,不妨重读《岳阳楼记》,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