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译文(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详解)

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译文?

元日

宋·王安石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全诗译文:

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,旧的一年已经过去,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,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。

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,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,换上新的桃符。

爆竹一声除旧岁除整首诗?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出自宋代王安石的《元日》。

译文: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,旧的一年已经过去;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,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。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,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,换上新的桃符。

扩展资料

创作背景

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。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、经济危机以及辽、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,1068年,宋神宗召王安石“越次入对”,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。次年任参知政事,主持变法。同年新年,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,有感创作了此诗。

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,取材于民间习俗,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,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:点燃爆竹,饮屠苏酒,换新桃符,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,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。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,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。

春风送暖入屠苏人指的什么?

春风送暖入屠苏

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《元日》诗: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“屠苏”是指屠苏酒,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

春风送暖入屠苏,“入”字的本意,暖入酒中,暖入心房。甚至解释成进屠苏,春风送暖时入得屠苏酒亦可,全诗入字和喝字没有丝毫对应关系。

以下属于强行解释型,以致于屠苏被强行解释成茅草房:

“春风送暖”同喝“屠苏”没有逻辑关系,而且“屠苏”前有一“入”字(应为“饮”或“喝”等)属于搭配不当。那么根据屠苏的本来含义可以尝试其他解释,看是否更为合适。

查阅《辞海》得知,“屠苏”有三个义项:①酒名。②草名。③房屋;草庵。《宋书·索虏传》:“(拓跋)焘所住屠苏,为疾雷击,屠苏倒。”杜甫《槐叶冷淘》诗:“愿随金騕褭,走置锦屠苏。” 仇兆鳌注引《杜臆》:“锦屠苏,天子之屋。”

唐代韩谔《岁华纪丽》的《元日》篇“进屠苏”注:“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。昔有人居草庵之中,每岁除夜,遗闾里一药贴,含囊进井中,至元日取水,置于酒樽,合家饮之,不病瘟疫。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,但曰‘屠苏’而已。”

这篇文献很重要,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屠苏的各种含义。根据以上记载可以得知:一是“屠苏”是一间草庵(茅舍)的名称。二是此草庵的名医送草药,让人们兑上酒成为药酒,喝下就能避免瘟疫。三是时间是除夕送一包草药,让人们在春节那天兑上酒来喝。这样,辞海里的三个义项就有了很大关联。

查阅更多资料发现,“屠苏”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,据汉朝人服虔的《通俗文》说,凡是茅屋都称“专利苏”。那么,屠苏为什么能引申为“房屋”和“家园”之意呢?

其实,“屠苏”是远古时代的语言遗留,“屠”为古越音记音字,发音类舒。“屠苏”当为荼(原始茶)的一种古老的称呼,故其有花草之意。“屠苏”的“草舍”之意,还有:

汉的服虔《通俗文》曰:“屋平曰屠苏。”

三国魏的张揖《广雅·释宫》:“屠苏,庵也。”

北宋的《广韵》:“屠苏,草庵也。”

两宋以后的诗人骚客的笔下,“屠苏”作为“房屋”乃至“家园”的引申义却未曾消失。北宋山东籍文士张因写有咏浙南名胜仙都峰的长诗排律《鼎湖》,其中诗云:“姓刘天师半山居,修真自给草屠苏。”仙都峰在缙云县境,这里是古代黄老文化的一个中心,居山里草庵中修参者自古不绝。诗中的“草屠苏”显然是“草庵”了。

王安石是江西临川籍,临川为古越地。王安石在苏浙一带做过地方官,而他在江宁和苏南等地生活游历的时间最长,将近三十年之久。所以,《元日》小诗就是江南民间生活习俗的现场记录。他在这首小诗中,不仅描述了除夕之夜当地民间喜过春节的古老习俗,还用了“屠苏”这一古意深奥的词汇,其实均是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期待。

如今,我们再来看王安石的《元日》,其中的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应该把这里的“屠苏”译作“美酒”还是译为代表“家园”、“房屋”的“草舍”才符合诗人的原意,想必读者诸君此刻也有判断了。笔者认为,如将此句译为“春天的暖风开始吹进我们的家园”,诗意就畅通了,情感也就更真挚了。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