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卓入洛阳后废帝立谁 董卓入洛阳后,废帝后奉哪位王 董卓入洛阳废帝后立谁为帝

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:

  • 1、董卓入洛阳废帝后奉哪位王为皇帝
  • 2、董卓入洛阳后废帝奉哪位王为皇帝
  • 3、董卓入洛阳废帝后奉谁为帝

董卓入洛阳废帝后奉哪位王为皇帝

董卓芬奉刘协为帝,为汉献帝。公元189年9月28日,在凉州军阀董卓的主导下,汉少帝刘辩被废,刘协即位为帝,是为汉献帝。接着,董卓以献帝名义,大肆分封各地诸侯,以笼络人心,如封袁绍为渤海太守、张邈为陈留太守等。

董卓入洛阳后废帝奉的是陈留王刘协为皇帝。董卓,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和军阀,他掌控朝廷大权后,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采取了废立皇帝的手段。在他进入洛阳并掌握了朝政大权后,他决定废掉当时的皇帝,而选择一个更符合他梦想的人选来担任皇帝。

董卓入洛阳废帝后,奉汉献帝刘协为王。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,他利用手中的兵力,强行进入洛阳,控制了朝廷。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,董卓废除了当时的汉少帝刘辩,转而选择了年幼的刘协作为新的皇帝,即汉献帝。这一举动使得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,他可以随意操控朝政,满足自己的私欲。

汉献帝刘协(公元181年4月2日—234年4月21日),汉灵帝刘宏次子,汉少帝刘辩异母弟,母灵怀皇后王荣,东汉最终一任皇帝。陈留王,是中国古代王爵其中一个。历朝封陈留王的人大概26人,其中最著名的陈留王有刘协、曹奂等。汉献帝刘协(181-234),字伯和,汉族,生于京师洛阳(今河南洛阳)。

董卓入洛阳后废帝奉哪位王为皇帝

1、董卓芬奉刘协为帝,为汉献帝。公元189年9月28日,在凉州军阀董卓的主导下,汉少帝刘辩被废,刘协即位为帝,是为汉献帝。接着,董卓以献帝名义,大肆分封各地诸侯,以笼络人心,如封袁绍为渤海太守、张邈为陈留太守等。

2、汉献帝刘协(公元181年4月2日—234年4月21日),汉灵帝刘宏次子,汉少帝刘辩异母弟,母灵怀皇后王荣,东汉最终一任皇帝。陈留王,是中国古代王爵其中一个。历朝封陈留王的人大概26人,其中最著名的陈留王有刘协、曹奂等。汉献帝刘协(181-234),字伯和,汉族,生于京师洛阳(今河南洛阳)。

3、董卓入洛阳后废帝奉的是陈留王刘协为皇帝。董卓,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和军阀,他掌控朝廷大权后,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采取了废立皇帝的手段。在他进入洛阳并掌握了朝政大权后,他决定废掉当时的皇帝,而选择一个更符合他梦想的人选来担任皇帝。

4、董卓入洛阳废帝后,奉汉献帝刘协为王。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,他利用手中的兵力,强行进入洛阳,控制了朝廷。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,董卓废除了当时的汉少帝刘辩,转而选择了年幼的刘协作为新的皇帝,即汉献帝。这一举动使得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,他可以随意操控朝政,满足自己的私欲。

5、东汉末年,政治混乱,朝廷权臣层出不穷。董卓是其中其中一个,他在混乱中崛起,最终掌握了朝廷大权。董卓入洛阳后,废黜了当时的皇帝刘辩,但他并没有自立为帝,而是奉刘协为皇帝,成为了东汉的实际掌权者。刘协的背景 刘协,字伯符,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安帝的孙子。

6、董卓入洛阳后,拥立汉献帝为帝。详细解释如下:董卓掌权洛阳背景:当时的中国处于汉朝末期,政局动荡不安,民族处在军阀纷争的情形下。董卓趁此机会掌握军队进入洛阳,权势逐渐膨胀。随着其势力不断增强,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,其中就包括废帝之举。

董卓入洛阳废帝后奉谁为帝

1、董卓入洛阳废帝后,奉汉献帝刘协为王。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,他利用手中的兵力,强行进入洛阳,控制了朝廷。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,董卓废除了当时的汉少帝刘辩,转而选择了年幼的刘协作为新的皇帝,即汉献帝。这一举动使得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,他可以随意操控朝政,满足自己的私欲。

2、董卓让刘协即位为帝,为汉献帝。公元189年9月28日,在凉州军阀董卓的主导下,汉少帝刘辩被废,刘协即位为帝,是为汉献帝。接着,董卓以献帝名义,大肆分封各地诸侯,以笼络人心,如封袁绍为渤海太守、张邈为陈留太守等。

3、汉献帝刘协(公元181年4月2日—234年4月21日),汉灵帝刘宏次子,汉少帝刘辩异母弟,母灵怀皇后王荣,东汉最终一任皇帝。陈留王,是中国古代王爵其中一个。历朝封陈留王的人大概26人,其中最著名的陈留王有刘协、曹奂等。汉献帝刘协(181-234),字伯和,汉族,生于京师洛阳(今河南洛阳)。

4、董卓入洛阳后,拥立汉献帝为帝。详细解释如下:董卓掌权洛阳背景:当时的中国处于汉朝末期,政局动荡不安,民族处在军阀纷争的情形下。董卓趁此机会掌握军队进入洛阳,权势逐渐膨胀。随着其势力不断增强,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,其中就包括废帝之举。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