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凯里市概况
1、凯里市,贵州省东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,座落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北部,是该自治州的首府,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它东邻台江、雷山两县,南接麻江、丹寨两县,西界福泉市,北靠黄平县,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°40‘58“—108°12’9”、北纬26°24‘13“—26°48’11”之间,总面积达15669平方千米。
2、凯里市,简称“凯”,别称苗岭明珠,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辖县级市,这座城市地理位置独特,东接台江、雷山两县,南至麻江、丹寨两县,西与福泉市毗邻,北界黄平县,它不仅地理位置优越,而且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
3、凯里市并非隶属于贵州的某个市,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部分,凯里市作为自治州的州府,享有较高的行政地位,是黔东南州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凯里市下辖县情况
凯里市作为黔东南地区的首府,管辖着16个县市,这些县市包括黄平县、施秉县、镇远县、台江县、剑河县、天柱县、三穗县、麻江县、丹寨县、雷山县、黎平县、从江县、榕江县、锦屏县以及两次提及的天柱县,黔东南地区以其丰富的天然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。
凯里市本身并不下辖任何县,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,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16个县市,其中包括凯里市1市和麻江、丹寨、黄平、施秉、镇远、岑巩、三穗、天柱、锦屏、黎平、从江、榕江、雷山、台江、剑河15个县。
凯里市的行政级别
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的县级市,也是州府所在地,自1949年11月解放以来,凯里市经历了多次行政调整,1951年1月27日,凯里区苗族人民 成立,1952年9月炉山县苗族人民 成立,1956年7月23日,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,凯里被确定为州府所在地,1959年1月,炉山、麻江、雷山、丹寨四县合并为凯里县。
凯里市作为县级市,位于黔东南州,而毕节市已经升级为地级市,两者行政级别不同,直接比较面积并不合适,不过,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其他行政区划来了解它们的相对大致。
凯里市的地理位置与气候
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,地势西南高,北东低,这里属于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,是典型的季风气候,气候宜人,行政区划与人口:凯里市下辖7个街道和11个镇,总面积达到1556平方千米,截至2016年底,总人口为531万人,一个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。
凯里市的经济进步
凯里市作为黔东南自治州的首府,是黔东南州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近年来,凯里市经济进步迅速,已成为贵州省内重要的经济增长点,凯里市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,为经济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凯里市属于贵州本土二线城市,是黔东南自治州的重要城市其中一个,具有较大的进步潜力和空间,根据2020年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,黔东南自治州是90个四线城市其中一个,凯里市同样属于四线城市行列,黔东南自治州府所在地即为凯里市,全州辖15个县和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居住着46个民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