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篇:巨石下的成长启示
“如果把非难和挫折比作巨石,把对艺术的追求比作巨石底下的小竹,小竹虽然掀不动巨石,但它可以绕过巨石茁壮成长”——书法家闵鸣的这段话,完美诠释了”成长的巨石限时篇”这一命题。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会遇到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,但正是这些”巨石”,反而成就了我们的高度。闵鸣从一名普通潜艇兵到享誉全国的职工书法家,他的故事就是一部生动的”成长的巨石限时篇”。
军营黑板报:第一块成长的巨石
1984年,新兵闵鸣接到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——参加支队黑板报比赛。这对一个刚入伍的年轻人来说,无异于一块巨大的”成长巨石”。但谁能想到,正是这块巨石,开启了他与书法的不解之缘?在20多个单位激烈角逐中,他出人意料地夺得第一名。这告诉我们:成长的巨石限时篇中,每一次挑战都是机遇的伪装。
闵鸣没有止步于此,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,他抓住每一个间隙临摹名家字帖。潜艇狭小的空间、有限的资源,这些看似限制的”巨石”,反而磨练出他独特的书法风格——将柔韧增进粗犷,将简洁注入遒劲。1986年,他荣获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大赛金奖,这是对他突破成长巨石的最好回报。
回归地方:第二块成长的巨石
1987年退伍后,闵鸣被分配到偏远乡镇的金融单位。远离文化中心的孤独、职业与爱慕的冲突,构成了他”成长的巨石限时篇”的第二篇章。但他将书斋命名为”寒池斋”,取笔名”竹石”,以明志趣——如竹般在石缝中顽强生长。
在基层职业的岁月里,他不仅精进书法技艺,更积极推动地方文化建设。三次提案促成潜江文联成立,助力曹禺纪念馆建设。这些行动证明:成长的巨石不会阻挡前行者,反而会激发更强大的创新力。他的书法造诣获得国内外认可,作品作为”省礼”走向全球,实现了从”巨石之下”到”巨石之上”的跨越。
艺术为民:突破成长的新高度
2009年调至武汉后,闵鸣的”成长的巨石限时篇”进入新阶段。他坚持书法要”接地气”,每年下基层写春联,让艺术服务百姓。在2020年疫情期间,他创作70多幅抗疫主题作品,用书法传递正能量。这启示我们:突破成长巨石的最高境界,是将个人成就回馈社会。
从潜艇兵到书法家,闵鸣用四十年时刻完成了一场精妙的”成长的巨石限时篇”演绎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生活中那些看似阻碍的巨石,实则是成长的催化剂。当我们学会像竹一样灵活应对,终将超越巨石的高度,收获意想不到的人生风景。你的成长路上,是否也有这样值得感恩的”巨石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