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在中央公园旁:一次散步,一间MO,一些自我时光

二月又去纽约旅行,前后半个月时间,
其间还去了三天波士顿。
是时候整理旅行心情,
和大家分享此次的纽约之行了。
接下来的推文大部分也可能停留在纽约,
希望你们会喜欢。

这次去纽约,除了探望朋友,去画廊和博物馆,去喜欢的餐厅,还要去过生日。
这次借入住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MO(纽约文华东方酒店)之机,在中央公园慢慢散步,不太赶,也不急,从酒店到公园的路程近在咫尺。以前每次去纽约都会抽空去中央公园。在我的第三本书里,我写到我热爱的中央公园(《仿佛,一场告别》,2014年出版)。我记得我写过的语句:“纽约,它包含太多层面,它自成一个体系,把很多愤怒,开怀,放肆,自我都塞进了体内。中央公园让这些遐思汇聚成一股庞大的城市洪流,所以才有那么多电影爱上它。”

只要来到中央公园,我熟悉的纽约总是自动回到我的脑海。第一日到中央公园,是为了穿过公园去大都会博物馆。阳光明媚,蓝天映照下的湖水,并未完全消融的冰霜被映照出闪光的轮廓。晨光,跑步的身影给人健康积极的信号,大草坪寂静如昨,旅人在这里留下畅然合影。
一束光,照进纽约大都会博物馆

带领朋友穿越中央公园的小径,第三次走进大都会博物馆。好像第一次觉得埃德加·德加(Edgar Degas,1834—1917)的画作如此温暖,色彩沉淀,情绪稳定,我在巴黎看Degas和在纽约看Degas的心境完全不同。这次仔细看了Degas的“芭蕾舞休息室”系列作品。我认为Degas的人物画作融入了他深沉的爱,和莫奈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不同,Degas展现了人的美,这样的美往往不受时光限制,有着永恒吸引力。

难怪Degas说过这样的话,“当我们爱着大自然时,我们从来也不知道她同我们是否两厢情愿。”在选择和自然共处的时候,Degas更理性和克己。重看了塞尚的画,依然觉得塞尚匠气十足!陪朋友看了David Hockney在大都会的特展,布展不如我去年在巴黎蓬皮杜看到的,也不及伦敦Tate Britain,估计是和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场地有关。
David Hockney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展,
不如去年我在巴黎蓬皮杜看过的
遇到Willian Eggleston的特展是很开心的
最惊喜的是看了美国摄影师Willian Eggleston的特展。被誉为彩色摄影之父,已接近八旬的Willian Eggleston,这些彩色作品并未让我感到他的老去。相反,摄影作品里的色彩和情态显示了一种凝视般的永恒感。在展览现场读到两句Willian Eggleston的quotes,那是在大都会博物馆最打动我的时刻。

他说:“I am at the war with the obvious”;
“I think of (the photographs) as parts of a novel I’am doing.”

是的,我也一直在和那些“显而易见”作战。而阅读Willian Eggleston的摄影作品,正如翻开一本小说,这本小说有一个吸引人心的开头,像是文字具有的代入感。

又一个下午,我在等朋友的时候,从Barney’s百货轻松走回中央公园,接近傍晚的时候,The Mall大道上的游客与闲散在这些公园凳子上读书的人影交织。我顺着Mall走向毕士达喷泉(Bethesda Fountain),故地重游,2012年自己来过,2015年带父母来过。记得在电影《天使在美国》里的最后一幕:梅丽尔?斯特里普扮演的母亲Hannah和主角Lou,Prior Walter,Belize在这里重聚。我喜欢电影结尾的那些对话,Prior Walter的旁白,Lou解释了喷泉里的天使雕塑,听到这些戏里的纽约人的对话,我感觉亲切,是的,“The world only spins forward,we will be citizens…”“You are fabulous, each one of you…”(“世界只会朝前运转”,“你们每个人都如此绚烂多彩”……)
Last scene from “Angels in America”
这个时刻,有我要的自我时刻,我的旅行大部分用来和自我相处。我用手机听电影《Call Me by Your Name》的钢琴曲:《Le jardin féerique from Ma mère l’Oye》,波澜一般,内心起伏,是恰到好处的自处,感觉在这个纽约的傍晚,是无比自在的。

Asiate的窗边,纽约
我和成都画廊的朋友Rain约在纽约文华东方酒店(Mandarin Oriental, New York)的Asiate吃午餐。Rain去年从成都来纽约学习艺术,继续充电。前日夜晚的大雪在中央公园的枯黄草坪上留下零星痕迹。从我的房间望出去的中央公园恰好和纽约MO正对着的Columbia Circle形成互为补充的格局。纽约MO矗立在曼哈顿的中央,以中央公园的安宁为伴,又和纽约的喧嚣时尚一街之隔,真是完美的都市入住居所。
雪后纽约,从纽约文华东方酒店房间
望出去的Columbia Circle和中央公园
Asiate拥有的无敌纽约城市景观。我和Rain落座在窗边,一边是中央公园的美景,一边是曼哈顿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。侍者专业微笑,体贴入微的MO式服务是我在世界各地的MO感知到的一种信号——仿佛就是我们彼此熟悉的朋友问候,亦是一次暗语般的过度,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其他各地,MO的魅力让我沉醉。
Asiate被Forbes福布斯杂志评选为“全球十大美景餐厅”之一。Asiate菜色精美,富有艺术风格。行政主厨Cyril Renaud匠心制作的现代风尚美食,均以最新鲜的食材精制而成。特色包括蛇河散养和牛配蛋黄酱沙司、苹果多芬和椰菜泥;香烤三文鱼,配番茄香料蒸粗麦粉和调味希腊酸奶;烤西班牙鱿鱼配椰菜泥、卡拉玛塔橄榄粉和焦烤葡萄柚。
让人wow出声的还有Asiate的酒窖墙
呷一口香槟,我和Rain各自点了前菜和主食,当我告诉侍者我不要甜品的时候,他们关怀备至告诉我,可以为我们送上水果。前菜里的这道西班牙八爪鱼甚为爽口,烧制的火候恰当,摆盘的美好是纽约MO的一种巧心思。
餐厅有送上开胃小食(左);
Winter squash soup(右)
当日色香味都美妙的一道菜:
Spanish Octopus: Piquillo Pepper, XO Sauce, Almond
我的主食Glazed Short Rib,肉质柔软细腻,配菜broccoli没有出现生疏感,都是懂得融合之道的美味。不得不让我再次为MO的餐食打call,无论是在香港,上海,巴黎,或者纽约,去当地的MO吃一顿decent午餐或者晚餐,都会成为在当地旅行最为精彩的乐章。
Tuna Tartar鲜美(左);
Glazed Short Rib肉质细腻(右)

纽约MO提前为我送上生日祝福,典型的MO式惊喜——他们懂得宠爱客人,也懂得适时打开惊喜,让快乐和幸福感蔓延得恰到好处。巧克力慕斯蛋糕上点了生日蜡烛,侍者和Rain都催促我快快许愿。我对着窗外的中央公园闭眼许愿,那一方纽约都市景色就是这个生日最佳的祝福。我和Rain感叹这些纽约的高楼,它们何时拔地而起,亦能相得益彰制造都市的跳跃篇章,从纽约MO的Asiate的窗户望到它们,心叹不已。
早餐,我要了一份三文鱼班尼迪克蛋
第二早的早餐亦在Asiate完成,早晨的vibe完全不同,但除去住客在这里阅读报纸的景象,目光所及的中央公园依然是最佳安慰。随手一张照片,被朋友戏言,我住在电影画面中。Asiate有洽谈商务的businessmen,偶尔飘到我耳边的对话,有着典型曼哈顿的语调,轻盈但非常务实,这是一个从MO开始的纽约早晨,节奏由低到高,虽然有点慢热,但MO可以帮助你完成从一个旅客到纽约客的快速转变吧。
早餐有报纸相伴,是很MO的
我入住的是拥有中央公园景观的房型

今年开业满十五周岁的纽约文华东方酒店,拥有198 间客房和 46 间套房,完美演绎了中央公园区域的old money感,“奢华”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用来简单定义这家纽约MO的词汇了。纽约MO更为典雅,在“老钱”的气质外,它似乎是大家闺秀,懂得在何时何地展示自己的魅力,没有纽约大都市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感,不断保持自己的更新和年轻心态。纽约MO是持重而跃动的,它真是灵气十足的一处中央公园的栖息地。
除了基础房型,纽约MO还有现代明快的套房,
它们拥有城市景色或者哈德逊河景,是不错的选择
35楼的大堂中央,摆放着由
Dale Chihuly设计制作的玻璃吹制艺术品
Crystal Cranes
让我记忆犹新的纽约MO景致,除了日日可以从房间眺望中央公园,那些来自中国文化的符号点缀在这家西式酒店的角落,让人内心安然,仿若是打通文化穿梭的甬道。无论是地毯上的中式“祥云”图案,还是墙上悬挂的古丝帛服饰,客房外的过道,有一墙的朱红色调都特别“东方”,而这份东方之味在曼哈顿国际化的都市氛围中,显得十分突出,吸引人心。
The Aviary NYC的灯饰
经常成为Instagram爱好者的拍摄对象
大厨Grant Achatz把芝加哥的风味搬来纽约MO
来自芝加哥备受赞誉的Alinea Group餐饮集团和纽约文华东方酒店合作,于2017年在纽约MO开出The Aviary NYC,明星大厨Grant Achatz和合伙人Alinea Group把一种芝加哥式的餐饮体验,带到纽约,又从纽约当地的餐饮和鸡尾酒文化中寻找灵感,让The Aviary NYC一开幕,就成为城中热点。在透明厨房内,宾客可以观看厨师和调酒师为你炮制独一无二的餐食与鸡尾酒,互动感极强。此外,在The Aviary NYC内还藏着一家怀旧感的酒吧:The Office NYC。The Aviary NYC和The Office NYC均由Tihany Design设计,充满了现代明快,简约优雅的格局。
The Office NYC酒吧具有怀旧和摩登的气息
The Office NYC藏有市面上难以找到的经典酒精饮品
客人推开TheAviary NYC的一扇侧门方能进入私密感极强的The Office NYC。不过,即便是隐蔽着的The Office NYC,自2017年开业以来,已成为曼哈顿城中热议的酒吧,它带有典型的芝加哥都市风格。步入The Office NYC,丰富的藏酒和难得一见的佳酿是MO带给我们的一份惊喜。在酒吧的一面墙边,陈列着各种收藏级别的酒精饮品,很多都是难以找寻的vintage藏酒,是热爱“喝一杯”的你不能错过的。让我觉得好玩的是,在The Office NYC,你可以把你的喜好告诉调酒师,比如你喜欢的电影角色,旅行地点等等,静待调酒师根据你的喜好和mood为你调制一杯惊艳的鸡尾酒。

“One belongs to New York instantly, one belongs to it as much in five minutes as in five years.”
—-Tom Wolfe
不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纽约文华东方酒店在房间内推出的“Bedside Reading”计划。入住客人可以随手拿起MO为你准备的图书,体味阅读的静谧乐趣。纽约MO与时尚设计师Joseph Altuzarra合作,在客房和套房中放置着Joseph Altuzarra喜欢的图书,这些图书有一些曾为Joseph Altuzarra的女装设计带来灵感,比如:他喜欢阅读Alan Hollinghurst的《The Line of Beauty》;纳博科夫的《洛丽塔》以及普鲁斯特的《追忆逝水流年》。酒店还与Madison & Muholland合作,邀请他们为大家甄选当季畅销读本。
出生在巴黎的Joseph Altuzarra,
在纽约建立了自己的女装品牌Altuzarra,
多元的文化背景,让他非常适应纽约的城市调性
离开酒店的时候,你还可以把这些图书免费带走,继续在旅途中阅读!我顺手收藏了纽约MO的书签,真是对爱书人的一次美好关爱!我很喜欢美国新闻记者、作家:Tom Wolfe的这句话:“One belongs to New York instantly, one belongs to it as much in five minutes as in five years.” (你可以瞬间在纽约拥有归属感,你融入纽约的时间可以是五分钟,亦可以是五年那么长。)
夜床服务之一:MO送上旅行密封袋
至于纽约MO的其他“宠爱”,包括带上你的宠物入住纽约MO;经典的MO式擦鞋服务;备品选择是AtelierCologne,健身房与Spa享受……我不必在此赘述,因为自从爱上了文华东方酒店后,我就深知MO的这些“宠爱”是相熟相知的一种默契。我从香港飞往纽约的15小时里,恰好看了一部关于伦敦海德公园文华东方酒店的纪录片,讲的就是MO如何制造这些惊喜与glamour的,而在我入住纽约MO的时光里,它们都被一一验证了。
遗憾的是没有在纽约MO的泳池畅泳,下次补上!
有一晚,我和纽约的摄影师朋友回到纽约文华东方酒店,54层楼高,温暖居家感觉倍增的房间里,我播放着爵士乐。窗外有闪烁的灯火。中央公园变成了模糊不清的黑色一团,更加抽象。我们在房间里喝酒聊天,这一定是关于MO的又一次美好回忆吧,但它和纽约交织着,在实打实的地理空间中,塑造起一种自我格局——与此同时,它们都被中央公园深深包围着……
关于MO的旅行并未结束,
而我的纽约之行也仿若才刚刚开始……
摩根?弗里曼(Morgan Freeman)漫步纽约街头,
为纽约文华东方酒店拍摄宣传花絮
撰文:张朴
摄影:张朴 / 部分图片由纽约文华东方酒店提供
也许你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:

新浪微博:@Blonde小朴时态
微信平台ID:je_suis_zhangpu
张朴,作家,挪威奥斯陆大学媒体学硕士,曾在BBC实习工作。出版文集《孤独要趁好时光:我的欧洲私旅行》《香港的前后时光》(内地与港台版)《仿佛,一场告别》

版权声明